光明網評論員:在近日召開的“2025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上,相關部委負責人表態內容,值得關注。其中,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態,將進一步深化汽車行業管理改革,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開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態,將著力整治市場亂象,規范競爭秩序,維護公平的競爭。
工信部和發改委,均是與汽車行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有責部門。這兩部委相關負責人的表態,是對當前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直觀評價,也是對與之關聯的汽車工業制造業的直接提醒。
為何國家部委要關注汽車消費市場和汽車行業的亂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汽車制造是實打實的現代工業皇冠,汽車工業幾乎關聯當前人類社會制造業類別,其上下游產業鏈數以千計。
公開資料顯示,一輛純電新能源車所需要的1000個零件總成,是由200多家一級供應商供應,而每一個一級供應商背后則關聯著大量二三四五級供應商。這意味著,一個國家汽車工業實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整體綜合國力水平。汽車制造業,實際上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實力靠前國家的支柱性產業。
現如今,我國汽車出口已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純電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出口“新三樣”,在世界范圍內亮出了中國工業制造的新名片。也因此,要繼續維護好我國工業制造業領域的新名片,就要求汽車制造業向好向強進一步發展。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則意味著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整體發展。
“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無序競爭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企業不惜犧牲利潤搶占市場,虛假宣傳惡意抹黑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基于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長遠目標,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的市場亂象,也就迫切需要得到解決。
在互聯網上,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一種評價說法,有著眾多擁躉——新能源車技術含量低于燃油車。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并沒有自己的主機廠,都是通過和傳統燃油車主機廠合作進行。加之汽車燃油發動機是一個高技術含量工業產品,而我國在此項技術上整體水平相對靠后。
從這個思路邏輯出發,能夠理解一部分民眾對國產汽車的“愛之深、恨之切”。現實中,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也的確存在相關問題,諸如打價格戰、忽視了汽車安全設計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短期內必然會造成行業利潤下降,長遠看,則影響的是技術創新、產品安全和產業競爭力。
盡管新能源汽車沒有燃油發動機這樣高技術含量工業產品,但動力電池、車用芯片、自動駕駛技術等,是新能源汽車足以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較的高技術含量工業產品。這也就表明了,汽車行業必須有序發展、合理競爭,不能在銷量利潤上搞無謂內耗競爭,而是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汽車工業科技創新和產品更新上。當市場上能夠出現性能優異整體安全性高的產品,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國家有關部門的表態實則已經指明了汽車行業發展前進的方向。有著完善的政策支持,就需要行業足夠自律,守牢質量安全底線,以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去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無愧于中國汽車出口全球第一的汽車大國稱號。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