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的國家標準《GB/T44910—2024琥珀分級》宣貫會議于7月28日在廣州荔灣區舉行。作為該標準2025年6月1日正式實施后的首次線下宣貫,會議聚焦標準核心技術內容,為行業從業者提供了系統解讀。

會上,標準核心起草專家招博文系統剖析了《琥珀分級》國家標準的技術要點與分級參數。他指出,該標準首次構建覆蓋天然琥珀全品類的科學分級體系,明確將透明度分為T1至T5五個等級(T1為完全透明,T5為完全不透明),凈度分為C1至C4四個等級(C1為無肉眼可見瑕疵,C4為瑕疵顯著影響美觀)。針對藍珀這一特殊品類,標準創新性引入熒光色分級指標,通過三維熒光光譜儀測定其色品坐標,并結合熒光強度建立量化評價模型,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藍珀品質判定難題。

在檢測方法層面,標準規定分級需在無陽光直射的中性色環境下進行,使用D65標準光源及孟塞爾色彩系統比色色卡,同時對熒光分光光度計等設備的校準周期和操作規范作出明確要求。對于不均勻樣品的分級規則,標準提出“分區評估、綜合判定”原則,避免因局部特征影響整體品質評價。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標準中關于熱處理、染色處理等優化手段的鑒別方法(如紅外光譜分析、紫外熒光觀察),將有效遏制市場上以次充好的亂象,為消費者提供可追溯的品質依據。

值得關注的是,標準首次將工藝質量納入分級體系,從切割比例、拋光精度、對稱性等維度建立量化評分模型,引導行業從“重材質輕工藝”向“材質工藝雙優”轉型。這種“科學+藝術”的評價框架,既符合國際寶石分級慣例,又充分考慮了琥珀作為有機寶石的獨特屬性,為構建琥珀價值評估體系奠定了基礎。

標準主持起草人招博文作國家標準《琥珀分級》宣貫分享

除國家標準外,會議還邀請王雅玫教授對團體標準《T/CAQI79-2019藍珀分級》進行了深度解讀,進一步完善了藍珀分級體系的技術闡釋。該團體標準通過科學量化的分級體系從三方面推動行業發展:一是規范市場交易秩序,首次明確凈度(C1-C4四級)與熒光(3A/2A/A三級)的分級規則,結合體色描述(淺黃、黃、棕黃等),解決了“天空藍”“高藍”等商貿術語混亂問題,遏制以次充好現象(如3A級別需凈度C1且熒光色純藍,對應“天空藍”專屬標識);二是推動技術標準化,規定使用D65光源、黑色/白色背景及三維熒光光譜儀量化色品坐標(x,y)與熒光強度(A值),建立比對樣品庫(直徑10mm圓珠),為企業提供統一檢測方法,降低品質爭議成本;三是促進產業升級,將工藝質量隱含納入分級邏輯(如凈度C1需無肉眼瑕疵),引導企業從原料競爭轉向“材質+工藝”雙優,同時通過分級證書(含凈度、熒光、體色等13項內容)增強消費信任,激活收藏市場的價值流通。據起草單位數據,該標準實施后,藍珀市場投訴率下降40%,頭部企業產品溢價率提升25%~30%,有效推動行業從無序競爭向品牌化、專業化轉型。

同時,該團標強制規定使用D65光源、黑色背景熒光觀測幾何條件及四粒標樣比對系統,并明確分級證書需涵蓋熒光參數、凈度級別及體色描述等核心要素,為藍珀貿易提供科學分級依據,也為《琥珀分級》國家標準的起草奠定了重要基礎。

王雅玫作《藍珀分級》團標分享

此次宣貫會議通過對國家標準與團體標準的系統解讀,為琥珀行業構建了從基礎分級到專項品類的完整技術框架,助力行業向規范化、專業化方向深化發展。(來源:廣東省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