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工聚匠心?筑夢交通”湖南省高速公路重點水運建設項目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啟動會在長沙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湖南將創新打造“1+1+1+N”數智培訓體系,讓工地變身技能“充電站”,推動農民工從“工”到“匠”轉變。
會議正式發布了《湖南省高速公路和重點水運建設項目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及《湖南省交通建設領域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南》),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明確方向和具體操作指引。會上,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數智化培訓管理(一會三卡)平臺上線運行,首批全省交通建設領域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站被授牌。
據統計,在湖南高速公路和水運重點建設項目農民工達10萬人,全省交通建設項目用工達30萬人。為讓農民工群體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能,湖南省總工會、湖南省交通運輸廳、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攜手,在全省高速公路、重點水運建設項目聯合開展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行動,把交通建設領域農民工加快培養成高素質的現代產業工人。
依據《實施方案》,湖南將創新打造“1+1+1+N”數智培訓體系,讓工地變身技能“充電站”。該體系以智能培訓平臺為核心樞紐,以中心提升站為實體基地,配套標準化課程體系,輻射帶動N個工區提升站形成培訓網絡,并通過N個移動終端實現隨時隨地學習。這一創新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全覆蓋,讓工友在工作間隙就能輕松“充電”。
在全省交通建設領域每一個新建項目中,都將打造一個功能齊全的中心提升站。工友可以在站內參加師徒結對、技能比武、創新交流等活動;通過VR設備體驗各種施工場景,在模擬操作中掌握電工、起重等專業技能。目前全省已在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項目、株耒擴容項目、茶江高速項目建成全省首批3個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提升站。
根據規劃,2025年,湖南在全省高速公路和水運重點建設項目建立提升站示范點,培訓提升農民工不少于1萬人。2026年以后,在取得成效和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向市州交通建設項目延伸拓展,為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農民工長期身處想學沒門路、會干沒證書、手藝好卻換不來收入高的困境,《方案》將打破農民工多重困境,實行湖南交通建設領域農民工‘培訓全覆蓋、全員增技能、薪酬相掛鉤’,推動實現多勞者多得、創新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省交通運輸工會主任李曙光介紹。
本次活動由湖南省總工會、省交通運輸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長沙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省交通運輸工會、省交通質安局、省港航水利集團、中交四航局承辦,省高速公路集團、省建設投資集團、湖南交通職院、望城區人民政府協辦。(全媒體記者 李致遠)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