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西寧7月30日消息(記者張海東)清晨的陽光穿透西山林場的云杉枝葉,灑在牛松山布滿老繭的手上。這位在林場堅守了28年的護林員,正彎腰折去油松樹上的枯枝,動作里滿是對這片山林的熟悉與珍視。

從荒山禿嶺到天然氧吧,從腳下的3860畝林地,再到山腳下拔地而起的西寧城,牛松山用腳步丈量著時光,也見證著雙重蛻變。

視頻拍攝制作:張海東

牛松山每天忙碌在林場的每一處(央廣網(wǎng)記者 張海東 攝)

從荒山到綠海:一代代林業(yè)人的接力賽

“剛來時哪有現(xiàn)在的風光?”牛松山翻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畫面中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的西山溝壑裸露,稀疏的雜草在風中搖晃。1997年,20出頭的他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迎接他的是砂石遍地的山路和荒山播綠的挑戰(zhàn)。

28年間,牛松山的腳步踏遍了林場3860畝的每一寸土地。春季植樹季,他帶著鐵鍬、水桶在坡地間穿梭,一天能栽下近百棵樹苗;秋冬防火期,他背著防火工具巡山,日均步行超過幾萬步,餓了啃口饃饃,渴了喝口礦泉水,常常從晨曦忙到星落。“最怕看到煙頭,哪怕藏在石縫里都得摳出來踩滅。”他說,曾經(jīng)有次發(fā)現(xiàn)未熄滅的火堆,他抱著滅火器沖上去,衣服被火星燒出好幾個洞。

如今的西山早已換了模樣:云杉挺拔如劍,油松蒼勁似傘,圓柏簇擁成海,山桃、丁香等花灌木在四季里輪番綻放。這座曾經(jīng)的荒山,成了西寧城的“天然大氧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比城區(qū)高出數(shù)倍。“這是幾代林業(yè)人一鎬一锨鑿出來的。”牛松山望著漫山綠意,眼里滿是欣慰。

從山林到城市:一雙眼睛看盡家鄉(xiāng)成長

站在西山之巔,牛松山的視線常常越過林海,落在山腳下的西寧城。28年來,他不僅見證了山林的“披綠”,更親歷了這座城市的“成長”。

“你看那片高樓,以前還是農(nóng)田呢。”他指向海湖新區(qū)的方向,“還有那座橋,剛通車時我特意繞路去看了,現(xiàn)在每天都有上百輛車從上面過。”在他的記憶里,西寧的變化就像山林的生長,悄無聲息卻日新月異:曾經(jīng)狹窄的土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路,低矮的平房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取代,湟水河上又架起了新的橋梁,公園里鍛煉的人越來越多,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亮。

“山林綠了,城市美了,這是連在一起的。”牛松山說,每當看到市民舉家來林場踏青,孩子們在樹蔭下追逐嬉戲,老人們指著樹木辨認種類,他就覺得那些錯過的飯點、磨破的膠鞋、曬黑的皮膚,都有了沉甸甸的意義。

如今,50歲出頭的牛松山依然每天巡山,只是步伐比年輕時慢了些,但每一步都踏實依舊。“只要走得動,我就還在這山上。”他說,看著郁郁蔥蔥的西山環(huán)抱著越來越美的西寧,這份自豪,足以支撐他走過下一個28年。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wǎng)”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wǎng)“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