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油菜花海迎來了一年中最絢爛的時刻。
站在南門峽鎮的觀景臺上,萬畝金黃花田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這片土地不僅是游客眼中的風景線,更是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核心戰場。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主導產業之一,互助油菜產業正通過科技賦能、全鏈升級、品牌增值,實現從傳統種植到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科技引領:良種繁育青海油菜籽粒粒飽滿
作為行業明星,互助油菜產業孕育出了我國第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雜交油菜品牌,生產的油菜種子籽粒飽滿,發芽率高達95%以上,比現行國家標準高15個百分點,成為全國春油菜雜交種和弱冬性油菜雜交種最理想的制種基地,支撐起青海油菜產業全國領先的優勢。
“開花時觀賞,結籽能榨油,花粉做蜂蜜,從種子繁育到種植技術運用,再到產業鏈全面發展,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在為之努力。”看著眼前的油菜花海,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說。
北部巍峨的達坂山與南部綿延的拉脊山,像兩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將互助縣環抱其中。每當油菜進入授粉的關鍵階段,這些天然屏障有效阻擋了外來花粉的混入,為雜交油菜的純種繁育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態環境,確保了每一粒種子從孕育之初就能保持純正性和優良品質。種子純度一般高達96%以上,比現行國家標準高13個百分點。
“今年油菜籽畝產突破250公斤,比去年提高了15%。”臺子鄉種植大戶王生才說。這種變化源于互助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科技賦能戰略。
良種繁育體系是產業升級的第一環。互助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建立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育種機制。2024年,互助縣成功推廣“青雜21號”“東油6號”等雙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種。雜交油菜種植面積達1.982萬公頃,占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1%。這些品種含油量達45%以上,成為全國北方春油菜主產區的標桿。
與此同時,標準化種植技術的推廣讓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威遠鎮、五峰鎮等10個鄉鎮的4000畝標準化示范區內,機械化播種、無人機植保、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率達100%。通過推廣“油菜—馬鈴薯”輪作模式,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年提升,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減少。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貴全介紹:“示范區帶動互助縣22.04萬畝油菜主產區實現畝均增產10%,總產量達5.7萬噸,產值突破3.42億元。”
全鏈升級:“金種子”品牌出海閃耀四方
盛夏的午后,青海互豐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正將油菜籽轉化為透亮的菜籽油。工作人員拿起一瓶高端功能型7D菜籽油介紹:“這款產品通過微波壓榨、低溫綠色精煉而成,且通過有機認證,每升售價超百元,是普通油的3倍。”
今年5月14日,青海互豐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青雜5號”油菜種子經西寧海關所屬西寧曹家堡機場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后,出口至蒙古國。“此次油菜種出口量120噸,計劃在蒙古國示范種植30萬畝。”互豐集團副總經理賀生平說。
青海互豐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油菜、馬鈴薯、蔬菜、豆類等農作物新品種引育、制繁種、示范推廣和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互豐集團每年建設集約化基地7萬畝以上,生產農作物優質種子(苗、薯)3000萬公斤以上,其中油菜雜交種年產量約300萬公斤(80%以上是“青雜系列”油菜雜交種)。“通過良種供應,我們每年帶動農民增收近10億元。互豐集團立足青海大地,全力打造‘青字號’品牌。”
“蒙古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其他國家油菜品種在蒙古國種植平均畝產在70公斤左右,而我們的‘青雜系列’同等條件下畝產可達150公斤,含油率也高出3個百分點。”賀生平說,正是由于“青雜系列”油菜雜交種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環境適應性更強,才能在同俄羅斯、德國等國家油菜品種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精深加工是價值鏈延伸的關鍵。如今,互助縣按照“科學規劃、項目聚集、政策支持、機制創新”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油菜“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依托“互助油菜籽”地理標志優勢,先后培育了“海北花”“漢堯”等菜籽油品牌,油菜籽產地加工能力逐步提高,產品效益不斷提升。
品牌賦能:從“生態保護”到“多業融合”
從良種繁育到智慧種植,從精深加工到文旅融合,互助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油菜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為底、科技驅動、全鏈增值”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年11月,青海省氣候中心評定“互助油菜籽”為農產品氣候品質“特優”等級,這是對其高原純凈生長環境的權威認可。認證后,產品市場溢價率提高15%,成為高端商超的搶手貨。
如今,互助縣以“七彩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推出“互助油菜籽”地理標志產品,并聯合企業開發菜籽油、油菜花蜜、油菜花粉等系列產品。隨著油菜產業鏈的縱深推進,油用、花用、蜜用、飼用,互助油菜從“賣種子”“賣旅游”到“賣產品”,繼而走在“賣品牌”的路上。從種好一“朵”花,榨好一“滴”油到盤活一“條”龍,力爭做優做強油菜特色產業。
智慧農業的落地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產業園引入物聯網監測系統,在重點產區布設氣象站、土壤傳感器等設備,實時采集數據并生成種植建議。
“未來,我們將圍繞持續推動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品牌做強,讓‘互助油菜籽’成為青藏高原的‘金色名片’。”互助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負責人說。
當金色的油菜花海化作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的堅實屏障,當高原沃土孕育出走向世界的“中國種子”,互助縣用實際行動證明:小種子也能扛起大擔當。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必將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壯美篇章,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記者周建萍)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