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城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9地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其中云南省大理市榜上有名。這是云南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標志著大理市在濕地生態保護與城市協調發展領域獲得國際最高認可。

“國際濕地城市”稱號代表全球濕地生態保護與城市和諧發展的最高成就。據介紹,大理市濕地總面積為26782.15公頃,其中受保護的濕地占比94.13%,排名全省第三。近年來,大理市構建起以洱海國家重要濕地為核心、羅時江省級重要濕地為支撐、9個縣級一般濕地為基礎的分級保護體系,形成“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水源保護區”四位一體的嚴密保護網絡。

在生態保護實踐中,大理市矢志踐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理念,通過劃定生態紅線、實施環湖截污閉環、建設河口濕地、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等系統性工程,實現了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100%。特別是百里湖濱緩沖帶有效隔離生活污染,萬畝庫塘濕地深度凈化農業面源污染,彰顯了大理人民守護母親湖的堅定意志。洱海保護治理實現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態之治”的轉變,形成了高原湖泊濕地保護的“大理模式”,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生態保護成效正轉化為發展動能。洱源縣規模化種植的海菜花年產值達2160萬元,在凈化水質的同時富了農民;網紅打卡點磻溪村“S彎”依托生態美景開起80余個直播點,月均營業額達40萬元,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極大促進了生物多樣性恢復。羅時江生態濕地已記錄到野生濕地維管束植物256種、野生濕地脊椎動物101種,僅2024年上半年,洱海區域就觀測到水鳥41種,數量近6.7萬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紫水雞等珍稀物種頻現湖濱。(記者 秦蒙琳 王璐瑤)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