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龐大朋友圈 不靠海不靠邊境的義烏如何做到的
2018-08-20 09:26:00來源:浙江在線
在義烏廿三里街道的撥浪鼓廣場上,有一組“雞毛換糖”的銅像,聞名世界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就從那里發源。如今,這里已成為萬商云集的國際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義烏正利用向西通達“陸上絲路”的區位優勢,打造一批內外聯動、暢通高效的新平臺,成為享譽全球的陸港城市,一個屹立不倒的“商貿老樞紐”。
5年來,義烏從區域節點城市大步向“一帶一路”戰略樞紐中心升級,成為全球重要節點城市。他們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鋪橋、架設光纜、貿易互市,更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的三位一體。
“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融入到了200多萬新老義烏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說,“一帶一路”讓義烏與沿線國家更加緊密相連,讓義烏人的生活更加國際化。“一帶一路”上,義烏的故事剛剛開始。
約旦商人義烏創業
經營正宗阿拉伯美食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獲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扎在了中國。”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講話中,專門提及了這段佳話。
習近平主席提到的這位穆罕奈德,今年40歲,于2000年來到中國,兩年后與安徽姑娘劉芳相愛成婚,成為中國女婿,至今已在中國生活了18年。
如今的穆罕奈德,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2002年,聽說義烏的阿拉伯人很多,我就離開叔叔開在廣州的餐廳來義烏創業。”穆罕奈德說,當時義烏國際朋友圈剛剛形成,他看到了商機,選在義烏外商聚集區的稠州北路一帶,開了一間名為“花”的餐廳。
作為義烏老牌阿拉伯餐廳,“花”餐廳在外商圈中名氣不小。很多外商會固定來此吃飯,慢慢地,這里成了外商聚會的一個好據點。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國際客商越來越多,餐廳的很多設施跟不上了,當年400多平方米的地方顯得太小了。于是,去年10月,穆罕奈德在離市場更近的繁華路段,租下了三層共1000多平方米的新場地,精心設計裝修后,于今年3月重新營業,取名“貝迪”餐廳。
“‘貝迪’翻譯成中文就是‘我家’,希望大家在餐廳有回家的感覺。”記者走進餐廳,里面大大小小四五個顯示屏上,滾動播出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沙畫表演。在這里,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聚在一起,享用正宗的阿拉伯美食。
穆罕奈德說,這樣的場景,是他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更讓他感概的是,“這座城市每天都在進步,市場、交通、教育、醫療各方面都不斷國際化。”穆罕奈德說,他很愿意在這里一直生活下去。
“鋼鐵駝隊”橫跨1萬多公里
今年發運標箱同比翻倍
穆罕奈德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更加的國際化,而對于“80后”義烏人馮旭斌而言,“一帶一路”是他實現夢想的人生轉折點。
2014年11月18日,看到第一列烙著“義新歐”標識的火車從義烏鐵路西站鳴笛啟航,沿著新絲路,直奔1.3萬公里外的西班牙馬德里時,馮旭斌說,當時的心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馮旭斌“鐘情”鐵路運輸。“選擇走鐵路的話,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一半以上,運輸費用遠低于空運,性價比明顯更高。”馮旭斌說,多年前,他就一直認為,對于義烏這座貿易繁忙的城市而言,走鐵路一定是個好的選擇。
“毫不夸張地說,是‘一帶一路’的倡議,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機會。”如今,作為中歐班列義烏運營方——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斌對于“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變化,感觸良多。5年來,一列列奔馳在新絲路上的“鋼鐵駝隊”,已成為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大平臺。
平日里很少接受采訪的馮旭斌聽說這次是“一帶一路”五周年的專訪,特地坐高鐵從外地趕回來。坐在馮旭斌的辦公室,不遠處就是中歐班列的起點。“隨著開行次數增多,我們與沿途國家和地區、機構銜接配合得越來越好,走‘義新歐’班列的貨物也多了起來。” 馮旭斌說。
自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成功發車以來,中歐班列(義烏)已開通至倫敦、布拉格、莫斯科等9個方向的線路,實現了雙向常態化運行。同時,從原來的“有流即開、無流即停”,發展到每周3列至4列常態化開行,開辟了一條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全新的物流通道。
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義烏)共往返460列;其中今年往返數量已達到156列,共發運13772個標箱,同比增長101.5%。
180萬個單品
從義烏港走向世界
國際商貿城可以說是義烏的城市地標,這里是小商品市場的現代版,也是這座城市最大的驕傲之一。
“每個商鋪停留3分鐘,走完整個義烏國際商貿城,需要一年的時間。”市場相關負責人這樣介紹。市場擁有營業面積550余萬平方米,商位7.5萬個,從業人員21萬多,日客流量21萬人次,經營26個大類、180萬個單品,被聯合國、世界銀行與摩根士丹利等權威機構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臺州人張平在國際商貿城開了一家專營復古工藝品的商鋪,取名誠遠工藝。在他的理念里,產自中國的貨品,在國際商貿城這個平臺上,能憑借誠信,越走越遠。
事實的確如此,張平說,他的貿易額每年都在增長,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義烏國際化、多樣化的物流方式,讓我們的產品幾乎是四通八達。”他的工藝品已經賣到了歐洲、拉丁美洲、東南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而從市場里賣往世界各地的小商品,更是不計其數。
張平說,在義烏做進出口貿易,得天獨厚:不僅有中歐班列,還有鐵路口岸的鐵海聯運、義烏港的公海聯運以及航空口岸即將開通的貨運航班等。
記者了解到,2011年10月,擁有口岸功能的義烏港正式投入使用。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義烏這個內陸港口,功能和作用不斷升級。“依托國際商貿城的獨特優勢,每年經義烏港出口的貨物量占義烏出口總量的58%。”浙江義烏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鮑衛東說。
2002年,義烏小商品全年出口僅0.9萬標箱,到2009年達到了51.1萬標箱,2017年又進一步增長至82.5萬標箱,小商品出口呈現井噴式發展。義烏經濟外向度從5%提升至65%以上。“現在我們還在做一個全世界首創的事,就是將國外海關監管的功能遷移到義烏來,通過現在的信息技術,實現監管方面的突破。”鮑衛東說,“一帶一路”倡議下,義烏的國際貿易,正越來越有亮點。(記者 王益敏)
編輯:
傅煒如
-
臺州公務員管理用上大數據 "最多跑一次"引新變化
近日,全省組工系統首個標準化“無差別全科受理窗口”在臨海正式上線,該市組織關系接轉、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政策兌現等十大類21項審批備案事項可在一個窗口受理。
2018-08-20 09:23:00 -
古堰畫鄉盛夏嘉年華落幕 小鎮藝術節醉了八方客
剛剛過去的一周,一座美麗的江南小鎮以鮮活生動的文藝氣息吸引了八方來客。8月13日至19日,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小鎮迎來了一場盛夏嘉年華——“2018古堰畫鄉小鎮藝術節”。千年大樟樹被紙傘重新裝點,老街的創意集市上不時傳來游客的聲聲喝彩,畫家們用生動的筆觸記錄著綠水青山。
2018-08-20 09:20:00 -
杭州亞組委將圍繞這些籌備領域 觀摩雅加達亞運會
作為第19屆亞運會的東道主,杭州亞組委將在本屆亞運會期間先后組織20多個代表團、近260人次來雅加達和巨港進行學習和觀摩。
2018-08-20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