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陽光雨露之于植物生長,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前提和保障。
10月24日,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里,中國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躋身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而在中國,浙江的營商環境更是“優等生”。今年以來,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浙江經濟能夠實現穩中有進,關鍵一招就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增長活力。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翻開前三季度經濟報表,不難發現:今年以來,民企和外資都在加碼浙江。1月至9月,浙江在民間項目投資、實際使用外資方面表現不俗,分別同比增長17%和18.7%,均大幅優于全年目標。值得一提的是,1月至8月全省吸收外資總額的三成多來自外資企業增資。
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面對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極為復雜嚴峻的形勢,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又提高了0.9個百分點,且占全國份額呈逐季上升趨勢。浙江出口的“穩”從何而來?除了浙江企業迎難而上、敢闖敢拼之外,還與浙江各地、各部門及時提供的精準服務密不可分。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尤其是當下,要實現“全年紅”的發展目標,更加需要強化政府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用一流的營商環境,提振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激發投資熱情,對沖發展困難和挑戰。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核心關鍵所在,接下來,要繼續堅定不移向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刀刃向內的意志和決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升改革整體效能。在平陽,帝仁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了1億元新建廠房,而該項目從備案到準許開工,僅用15天。
法治是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的本質特征。要釋放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大效能,關鍵也在于此。今年初,作為“放管服”改革領域的全國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正式實施。由此,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制、標準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得到立法確認。以內部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可以增強企業信心、激發企業活力。誠如一位浙江外貿企業家所說:“對企業而言,沒有比法治更好的‘定心丸’。”
要在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上加碼加力。去年底,浙江省多了一個新部門——省委改革辦,更系統、更有力地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這一機構改革舉措,是浙江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體現。應充分發揮其對改革的引領撬動作用,將“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經濟社會全面延伸覆蓋。
創新體制機制,既要善于“破”,更要善于“立”。9月,浙江在11個設區市全面啟動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并將下放改革領域相關管理權限。這些聯動創新區擔負著全面復制推廣全國各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的重任。接下來,浙江還應重點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強化科技創新、開發區整合提升、穩企業防風險等體制機制方面繼續突破創新。
要在提升改革整體效能上持續加碼。優化營商環境,各地各部門不能“閉門造車”,要在政府數字化轉型上對照全年目標、狠抓進度。應努力建設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解決部門之間數據分散、孤島、沖突等問題。在衢州,當地圍繞“業務協同”“數據共享”兩大模型開展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率先將城市數據大腦與政府數字化轉型架構相融合。
政府數字化轉型,浙江省已有明確的“作戰圖”:接下來,要重點加快打造涉企一站式移動服務平臺,系統性重塑涉企服務模式;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成應用,加快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應用聯動;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同時加快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出一批跨區域通辦事項。
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資金、集聚人才、推進項目的關鍵。我們相信,只要全省各地各部門強化改革自覺,持續推進發展環境優化,浙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全年發展目標,交出一張高質量發展的“全年紅”答卷。(記者 翁杰)